- 五一国际劳动节丨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 奥运研学 | 塘沽九中到我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 奥运研学 | 大港二号院小学到我馆开展研学活动
- 世界读书日 | 当阅读邂逅奥林匹克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与您一起感悟每一个美好瞬间
- 【奥运百科】第二十六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奖牌
- 清明节 | 春光正好 踏青思故
- 历史上的今天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发布
- 馆内新闻 | 滨海新区城管委一行到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调研
- 【奥运百科】第二十五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奖牌
- 植树节 | 不负春光 向阳而生
陕西西安:指尖上的“全运会”舞出精彩万千
2021-8-12 浏览量:532
在张倍源的工作台上,你能看到这样一群不同寻常的“农民运动员”:他们肤色黝黑,孔武有力,头扎白羊肚手巾,腰系布带,身着大裆裤,脚踩千层底布鞋,或全力奔跑,或屏息静立,全部定格在了运动的一瞬间。
这是西安市莲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莲湖面塑技艺”传承人张倍源为十四运会献上的特殊礼物——面塑系列作品《舞全运》。
面塑,俗称“捏面人”,自宋代起逐渐流行于市井街头。传统的面塑造型多为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如今,面塑的手艺和原材料与古代别无二致,造型却越来越丰富。
耗时近半年完成的30件《舞全运》面塑作品,灵感来源于真实的运动场景,运用典型的陕北汉子形象,展现了力与美的融合。这场指尖上的“全运会”,让人惊叹张倍源的技艺之高超。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陕北紫外线辐射较强,所以我把面塑人物的肤色做得偏红、偏黑。再加上劳动人民往往手臂肌肉发达,而没有运动员的腹肌,所以在塑型时,我特意突出了胳膊肌肉的张力,线条明显,弱化了腹肌。”张倍源说。
创作前,张倍源曾多次前往体育馆观看篮球、游泳等比赛项目,抓拍运动员的标准动作和自然神态。平时,他还经常去公园里看市民夜跑,体会生活中的运动气息。用他的话来说,“这样可以让人物形象既接地气、又生动传神,最终使劳动人民的‘运动范儿’跃然面塑之上”。张倍源希望能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来展现陕西人的运动精神,体现三秦儿女对十四运会的期待与祝福。
随着十四运会逐渐临近,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全民全运”的行列中来,用不同方式表达对运动的热爱和对全运会的期盼。7月30日,50多名中小学生来到西安曲江书城,共同用面塑、陶泥等艺术形式展现运动精神,助力全运盛会。
栩栩如生的十四运会吉祥物、设施齐全的运动场、身姿矫健的运动员、操场上全力奔跑的同学们……在孩子们的手中,一团团面泥变得灵动且富有生机。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部主任张俊杰表示,将十四运会主题与非遗项目面塑融合在一起,既能传播“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非遗发展理念,也有助于营造“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的良好氛围。
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有机会踏上全运会赛场,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为充分发挥全运会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本届全运会继续设置了群众赛事活动,共涉及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15个比赛类大项和广场舞、广播体操等4个展演类大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众选手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走进全运赛场,共同展现体育精神。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