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今天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发布
- 馆内新闻 | 滨海新区城管委一行到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调研
- 【奥运百科】第二十五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奖牌
- 植树节 | 不负春光 向阳而生
- 馆内新闻 | 读读好书(天津)文化有限公司一行到馆调研
- 国际妇女节丨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恭祝全球女性节日快乐!
- 馆内新闻 |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参加滨海新区文旅系统2025年安全工作会议
- 馆内新闻 |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参加“芳华雷锋行 暖心公益汇”活动
- 历史上的今天 | 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 馆内新闻|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线上出席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OMN)第十九届年会(上)
走近冬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
2021-7-7 浏览量:199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已于6月底完工。该工程历时近6年,是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工程。
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北京市延庆区小海陀山,于2020年底陆续建成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竞赛场馆,以及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等非竞赛场馆。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德泉介绍,为保护当地青山绿水,将施工带来的生态扰动降至最低,延庆赛区于2015年起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以赛区7条雪道和市政道路边坡为主要区域,共计完成214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作。
记者搭乘缆车登上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这里高山草甸长势良好,花草林木繁茂多样。雪道覆盖青草依山而下,场馆掩映于山林之中。一派生机勃发景象背后,离不开生态修复建设者的努力。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介绍,2016年,延庆赛区动下“第一锹土”前,已前瞻性开展生态环境本底调查。通过摸清赛区内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掌握土壤、水文等数据,为科学保护和合理施工指明方向。
“我们珍惜赛区内的一草一木,将它们视作有灵魂的生命对待。”刘利锋说,建设者为赛区受到扰动的植物定制“一对一”保护方案。对受扰动小的植物实施原地保护,对施工无法避让的树木安排“移民”。
2017年4月,延庆区张山营镇上板泉村8号地成为赛区树木迁地保护基地。同时,建设者移植762棵树木到新修建的延庆冬奥森林公园。目前,赛区内原地保护树木313棵、迁地移植乔木24272株、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这些植物都得到专业园林单位的精心养护。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介绍,延庆赛区建设之初自然环境恶劣,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异常艰辛,但从目前工作成果看,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他介绍,为避免外来物种入侵,迅速恢复原有植被,建设者对含有大量种子和有机质的表土进行了手工剥离和回收。当时,山地环境难以使用机械作业,大家就站在寒风中,人工将表土挖起、装袋、编号,再背出去妥善保存。现在,这些珍贵土壤已在合适时间得到原样回填。
“在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作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的生动落地。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同样重要,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生态资源的守护者。”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景观工程师赵瑞勇感慨。
他介绍,现在赛区不仅植物得到保护,动物也纷纷“回家”。赛区架设的29台红外相机,多次监测到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活动踪迹。2020年底,一只狍子误入滑雪赛道,工作人员将其救出并放归山林;延庆冬奥村附近,也常有猴子觅食嬉戏。
于德泉说,虽然按照工期计划,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完工,但生态保护工作没有止步,而是进入到更加精细的美化和优化阶段。“我们希望将赛区打造成一处四季如画的生态宝地、一份值得传承的优质资产、一个展示新发展理念的‘北京样本’。”他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