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内新闻 | 华海赛艇俱乐部团队到馆参观调研
- 贺新年 |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 岁末盘点 | 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 致敬过往 再谱华章!
- 【线上观展】 灵动与力量---夏季奥运会吉祥物展
- 奥博藏品赏析|1908年伦敦奥运会海报
- 【奥运百科】第二十三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奖牌
- 奥运之最 | 最早有女性参加的奥运会
- 馆长新闻 | 奥运情 体育情 重庆情 国际奥委会原执委吴经国捐赠一批珍贵藏品
- 奥博藏品赏析|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海报
- 【奥运百科】第二十二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奖牌
走进冬奥---10天7个项目5个场馆交出的这份答卷,邀您来打分!
2021-4-13 浏览量:888
还记得高考前模拟考试后的你,是什么心情吗?在距离“冬奥大考”还有300天之际,“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这项“模拟考”也正式收官。经历了10天、7个项目的全面测验,5个场馆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不如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运行140小时的“劳模”
赛时运行是一场大合唱。测试活动中,各场馆团队在主运行中心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位于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园办公区的主运行中心被称作,“冬奥大脑”。在测试活动期间,这里是运行时间最长的地方。
上午8点半,主运行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场馆联络、餐饮服务、医疗防疫、安全保卫、交通运行等各组人员全部投入工作。在他们面前,4块大屏一字排开,实时呈现场馆及周边区域监控画面、场馆运行指挥部及属地组委会视频会议画面、冰上测试活动指挥部和场馆当日24小时工作任务,以及场馆事件信息化分析情况。
全部10个竞赛日,指挥中心累计运行超过140小时,最晚的一天,凌晨24时才结束运行,成为测试活动中当之无愧的“劳模”。
在全部五个场馆中,最劳模的恐怕要当属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项目的国家游泳中心了。4月1日下午2点,混合双人冰壶项目开赛,这是本次测试活动最早开赛的项目。4月10日晚9点半,轮椅冰壶项目颁奖仪式结束,这是本次测试活动最晚结束的项目。在8个比赛日中,国家游泳中心共计进行了45场冰壶比赛和15场轮椅冰壶比赛。
变身?给我2小时就够了!
已经“53岁”的首都体育馆承载了太多中国体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记忆。改建之后的首都体育馆重焕新颜,迎来新的使命。
作为本次测试活动中唯一要在同一天进行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转场的比赛场馆,首都体育馆经历了6天7场转换,每次转换都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每次转场牵涉到6个部门的协同配合。
虽然两个比赛的冰面厚度同为5厘米,但短道速滑的冰面温度-7到-9度,花样滑冰的冰面温度是-3到-5度。除冰面转换外,其他的场地转换工作要尽可能在半小时内结束,给冰面调整留出足够的时间。
上演“变形记”的还有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作为残奥冰球赛事与轮椅冰壶赛事的举办场馆,这两座2008年的竞赛场馆要完成从冬奥到冬残奥、无障碍设施与无障碍流线的全面改造升级。
由于国家游泳中心由一层运动员更衣室到地下一层比赛场地有较大的高度差,为了方便轮椅冰壶运动员进出,在场馆内东侧搭建了总长度为130米、实现四次转弯的“之”字形轮椅坡道。
每年节省数百万度电
这次冰上测试活动的五个竞赛场馆全部使用了绿色电力,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实现了温室气体零排放。据了解,在北京冬奥会的15块冰场中有7块采用了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7块冰场使用二氧化碳制冰,相当于减少了近3900辆汽车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6000吨。
二氧化碳制冰的特点是绿色环保、能效更高,冰温也更均匀。以首都体育馆为例,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所产生的热源,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
在首体园区中,首都体育馆、“冰坛”等4块冰面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成为二氧化碳制冰最集中的区域。而国家速滑馆每年仅制冷部分就可节省200多万度电,且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
100万度电是什么概念呢?
1度电=1000瓦时,可以让100瓦的灯点亮10小时,这样计算的话,一百万度电可以让100瓦的灯,足够点亮1141.5年!
精确到0.05摄氏度的防疫黑科技
除了竞赛组织,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是成功举办测试活动,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的前提。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个场馆使出了浑身解数。五棵松体育中心投入使用了一款被称为“腋下创可贴”的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这款目前全球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尺寸小、易佩戴等优势。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相比,可穿戴式体温计测温精度更高,可达0.05°C;功耗更低,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 10 天以上。
消毒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也在国家体育馆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亮相。
出于防疫考虑在颁奖环节各个场馆也尝试了不同的办法。比如,在国家游泳中心,获奖队员互相帮助队友戴上奖牌,既温馨又“安全”。
在国家速滑馆,首次进行了智能机器人颁奖的演练,萌萌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准确地代替颁奖嘉宾走到运动员面前,还可以识别运动员的身份,通过不同的语言送出祝贺,比如像中文的“恭喜你,你滑得真是太棒了”,包括英文的“congratulations”等。
1026名志愿者的青春亮色
大型活动中,志愿者永远是一抹独特的风景线,赛场内每个精彩瞬间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和无私付出。
根据“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组委会的整体安排,本次冰上测试活动共有1026名志愿者,其中通用志愿者441人,专业志愿者585人。这些志愿者来自24所高校和12个其他单位,主要服务于场馆管理(含场馆运行中心、场馆通信中心)、形象景观、人员管理、注册、志愿者、风险管理、物流、交通、赛事服务、体育、防疫、医疗服务、反兴奋剂、技术、语言服务、摄影运行、新闻运行、媒体运行等22个业务领域。
他们从3月27日入驻场馆,至4月10日比赛结束,为测试活动服务14天,被称为“相约北京”离不开的年轻人。
在4月2日和4月4日,国家游泳中心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分别进行了600名和1000名现场观众入场的“压力测试”。在这场测试的背后,有在入口处查验观众的行程轨迹、疏导人流的志愿者;有负责赛时双语播报、音视频放送、冰面投影、特殊灯光的“氛围组”专业人员;有在场馆内的FOP医疗站待命、身兼防疫任务的医务人员……
4781件物资和10次转场背后的细心
本次测试活动邀请了部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共计436名参赛选手,而为他们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是4465名工作人员。在聚光灯之外,这些参与冬奥的一线工作者与运动一同,为了共同的冬奥梦想而努力。
这些工作人员承担的往往是十分细碎的小事。以物流团队为例,他们需要承担场馆内的采购服务、资产管理、物流运输等工作。首都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物流经理陈曦提到,在首体共有4781件“物资”,这个简单的数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是物流兄弟们一件一件地从车上搬下来,一件一件地拆包装、布置、登记注册。
在各个场馆内,每个桌椅、柜子都有着自己的“身份编号”,记录在册。
在测试活动的两个冰球场馆还进行了十次转运测试。整个转场过程中,冰球队员全程“轻松上阵”,不必随身背着沉重的装备包就可准时在抵达场馆接收到自己的物品。这一切都得益于两个场馆物流团队之间的紧密配合。
五棵松体育中心的物流经理张帆说,转运过程需要物流团队在调入调出场馆之间与体育、安保等多个部门同时对接沟通。根据目前的测试效果,从运动员脱掉护具到护具抵达另一个场馆,只需要不到一个半小时。
这份模拟考的答卷不仅让所有冬奥人感到振奋,也引来了一些小伙伴的驻足。在4月7日,“冰丝带”首秀之日,一只好奇的小喜鹊飞入场馆,它时而四处打探,时而翩翩起舞…而国家速滑馆的工程部的同事们还专门给小喜鹊开辟了单独的离场通道——打开了屋顶的人字形天窗,让它在饱览了一番“冰丝带”的首秀之后,“满意而归”。
都说“喜鹊报喜来”,蓄力2022,只争朝夕。下一次的模拟考,所有冬奥人仍将继续全力以赴……